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  常见问题

在线咨询

Online consulting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淄博正坤心理咨询研究中心

电话:0533-2166633
手机:134-0906-5356 (微信同号)
          139-5331-1035
QQ:86106167  937455131
地址:淄博市张店区中润大道与世纪路路口西南角

常见问题
教会你的孩子你可以“自私”
来源:   作者:淄博正坤心理咨询研究中心  阅读:794次
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。

    上小学时,某天,家里来人做客。客人家的孩子“相中”了我特别喜欢的书包,跑过来对我妈说:“阿姨,我想要这个书包。”

    当时我也在场,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,空气凝固一般,我眼巴巴望着我妈,希望她能做出正确选择。

    结果,我妈很爽快的说:“这个书包就送给你把。”

    我内心的怒火“噌”一下烧了起来,立马把书包夺了过来:“不好,我为什么要给你?”

    没想到我妈继续补刀:“你这孩子,怎么这么自私?!”

    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,除此之外,可能还常听到的一句话是:“你是大的,要让着小的。”

   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总是告诉孩子要谦让,不要太自私,要懂得分享,似乎这样才是一个孩子该拥有的优良品德。

    可是被迫的无私、分享,对于孩子而言不是一个双赢选择,而是一个零和剧本,而这个剧本,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结尾。

    只会让孩子的自我边界被侵犯,从而不会维护自身利益。

    那父母要怎么做,才能在“自私”与否的问题上,更好的引导孩子?

    对外“自私”:

    我必须有捍卫自己界限的能力

    这里的自私,其实指的是界限:我必须有捍卫自己界限的能力。

    只有真正被尊重过界限的人,才有力量捍卫自己的界限。

    一个总被父母侵犯界限的孩子,他的边界意识已经严重被破坏,以后有人侵犯他,他也习以为常。

    一个4岁的小女孩非常喜欢公共游乐区的一只玩具熊,另一个2岁的小女孩也很喜欢,她们就争起来。

    4岁女孩的妈妈立刻说,妹妹喜欢,你不能抢,你必须要分享,你跟妹妹道歉!

    不久后,即使这个2岁的孩子被她的妈妈转移了注意力,这场要求道歉的道德批判会还没结束。

    4岁的孩子非常委屈,大哭不止,同时怀里紧紧抱着那个玩具熊,再不想玩儿其他的玩具了。

    一个不被尊重物权的孩子,一个没有属于过“我”的东西的孩子,你让她如何分享呢?

    她怀里没有东西是她的了,她还需要分享什么呢?

    这个场景可能也反映了我们的焦虑,不能让别人说我教子无方,所以我必须要道德正确。

    但当一个孩子说:这是我的。父母需要先学会尊重他,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。

    即使这是个公共玩具,也应该按照先到先得原则,我玩儿好了再给你。

    尊重孩子的“自私”,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权利。

    除了物权的界限,还有情感的界限:孩子悲伤不已,你喝令他不许哭,感觉的界限:我觉得你冷,你就冷,学习的界限:我不监督你,你永远不会学……

    可以说,父母在哪些方面入侵,孩子那些方面的能力就会出现退化。

    就像一个严苛的老板,总在你工作时找茬,你的工作必然会做的一塌糊涂。

    一个孩子只有先被父母尊重,才能到了社会为自己的利益有礼有节地去争取。

    对内“不自私”:

    我爱你,也请你爱我

    在这个语境里,“自私”是个不恰当的表达。

    它所强调的更像是同理心:我爱你,也请你爱我。

    而同理心形成的基础是在婴儿期——妈妈看见了我,回应了我。于是, 我知道了“爱”的模样。

    但当婴儿发出呼声,却常得不到回应,他必然迷失在心灵的荒芜中。

    温尼科特将这样的婴儿形容为“冲击反应的回收站”,他的一切反应只是保护虚弱的自我避免受外界过度的冲击。他无法看见别人,也无法看见真实的自我。

    只有来自父母持续的“看见”与爱,一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看见别人的能力。

    但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必然先是“自私”的,他一无所有,只能索取。父母只需要做一个成熟结实的容器,允许他,供给他,等他慢慢成长。

    前段时间,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十年前的一段成长期 心理教育 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。

    其中她提到一个如何培养孩子不自私的例子,5岁的女儿去爷爷家,她给女儿剥了一个桔子,但这第一个桔子她让孩子必须一瓣瓣给爷爷、奶奶、姑姑们送去,不能自己吃。

    这个做法无可厚非,但如果有人因此断定,不自私是可以靠“教”出来的,靠讲道理讲出来的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如果真是这样,这个世界早该没有犯罪了。

    所有美好的品德,都是在爱的关系中自然养成的。

    任何亲密关系,只有在令双方都舒服的爱的滋养下,才能最终达成一种状态:我愿意为你成为更好的人。

    孩子只有先在爱中不断吸收营养,之后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别人
发布时间:2022/7/5【打印此页】
0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  打开微信